言论和行为的界限在哪里?

作者:刘仁文 来源:中华法务网 发布时间:2013-9-9 15:42:45 点击数:
导读: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只有行为才能成为刑法规制的对象,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共识。我国刑法中有的罪名,比如侮辱诽谤罪、损害商品信誉罪、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都是把特定的言论…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只有行为才能成为刑法规制的对象,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共识。我国刑法中有的罪名,比如侮辱诽谤罪、损害商品信誉罪、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等,都是把特定的言论作为刑法中的行为来加以对待的。当言论本身可以界定为刑法上的一种行为的时候,一些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国外刑法中也不乏以特定言论作为规制对象的立法例,如俄罗斯刑法第205条"公开号召实施恐怖主义活动或当众为恐怖主义进行辩解"、第207条"故意举报虚假的恐怖主义活动"等,德国刑法中第111条的"公开煽动他人实施犯罪"、第131条的"鼓吹暴力、煽动种族仇恨"等。

我曾经跟英国一个学者交流,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笼统地说"我看不起黑人",或者说"要杀了黑人",这是他的言论自由,至少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他说"那个黑鬼,我要杀了他",他有明确的指向,就可能评价为刑法中的一种行为了。

这个例子阐释了言论界定的标准,这是刑法上的一个难题。我们既要反对因言获罪,但是又要对不当言论可能具有刑法上的行为意义时加以规制。

 

上一篇:对赌条款效力之再探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赌效力再审判决书的启示 下一篇:审判思路的确立与庭审技巧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