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一)

作者:王科峰 来源:中华调查网 发布时间:2011-10-21 9:52:41 点击数:
导读:网络媒体的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一)作者:王科峰一、网络媒体的发展回顾导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Information)时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为IT)已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正在深刻改变着人…

                    网络媒体的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一)

                                       作者:王科峰

    一、网络媒体的发展回顾

    导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Information)时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为IT)已深入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媒体应运而生,给人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无限前景。
1、从计算机、网络到互联网、因特网
1.1信息与信息技术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有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即,通过感受自然信息和加工信息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人们对信息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其基本特征有: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实效性。
信息技术是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管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的技术。人类先后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与使用。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computer)和网络(network)的普及和发明。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设备形成的信息网络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影响更大。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更快捷有效。认知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虚拟技术让人们感受真实的世界,探索未知的世界。信息技术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信息的加工、处理传播和应用发展到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信息成了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
1.2 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1936年英国人阿兰.图灵(Alan Turing)(图片)在不考虑硬件的前提下,严格描述了计算机的逻辑构造。他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理论:一条带子、一个读写头、一个控制装置。将带子分成许多小格,每小格存1位数,读写头受制于控制装置,以1小格为移动量相对于带子在左右移动,或读小格内的数,或写符号到其上。可以把程序和数据都以数码的形式存储在带子上,即“存储程序”。程序能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这就是“通用图灵机”原理。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他证明了研制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可行性。在阿兰.图灵的研究基础上,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值积分和运算器)(图片)。计算机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可以计算更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数字、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信息的数字化,并可以进行文稿撰写、照片编辑、动画制作、音乐谱曲等信息处理。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地、精确地、高速传输和存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控制工作流程的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人们将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即指令(instruction),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起来的指令序列即程序(program)与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来运行程序,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存储和输出,完成处理信息的任务。
计算计的主要特点有:存储速度高,记忆能力强,能实现算术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完成自动控制,有较好的通用性。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是软件部分的“物理基础。”软件部分是硬件部分的“思想灵魂。”(找图)
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信息正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协同动作,将数字、字符、汉字和程序等所有信息处理成二进制位,即0和1,在计算机内部进行存储、处理,进行信息加工,最后通过传输工具传输出来。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
计算机硬件
软件与硬件关系
驱动设备程序
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编程语言
实用工具
计算机软件-
数据管理
文字处理
应用软件多媒体集成
……
计算机软件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体积、重量、耗电量在不断减少,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可靠性在不断增加。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至今,用于制作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器件由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发展成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功能越来越强,使用越来越方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处理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
1.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缩小了人们信息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使人类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是信息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媒介,信息技术、数字语言、通信技术,为人类带来了信息的生产、储存、检索、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网络。
计算机网络就是两台以上计算机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达到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它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互联网就是用路由器(router)将一些局域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的集合。
互联网中的两台计算机间互传信息图(网上找下)
因特网(internet),又称国际互联网,是由遍布全球的各种网络系统、主机系统,通过统一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世界性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其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网络。在网络信号传输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速率。一是电磁波传输的速率(信号速率,km/s)。二是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b/s)。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写为IP)是计算机网络之间通信时必须遵守的协议。在网络的通信过程中,网络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协议比较复杂,能保证网络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正常地工作。使用IP协议的网络结构简单,灵活性好,造价便宜。
连网计算机中驻留有执行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写为TCP)的程序。TCP协议程序主要是保证网络中计算机程序之间完整、可靠地通信。
目前因特网采用的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IPv4),已经使用了30多年。下一版本的因特网协议是IPv6,是因为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
因特网采用分级方法管理计算机,每一级的名字叫做域。因特网使用了多级域,用域名来表示IP地址。因特网的域名分为:一级(顶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四级域名……
1.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一个最大的互联网。在因特网中,人们可以共享网络中各种硬件、软件资源,共享信息源,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
(1)、使用web浏览器和因特网连接,在地址栏中键入要访问的网页地址,可以在因特网上搜索或浏览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为WWW)上的信息。万维网是世界范围的、大规模的、分布式信息储藏所,是通过使用超链接的方式探索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使用Web浏览器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数字电影以集合的形式呈现。万维网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文本(hypertext)服务。
Web浏览器是运行在用户计算机上的浏览器程序(如:internet explorer),计算机用它浏览从万维网下载的网页。当浏览器程序向网络中的某一Web服务器发出请求浏览某网站网页时,根据浏览器发出的请求,服务器将生成的页面反馈给发出请求的计算机,如图(找)。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浏览器程序叫客户程序(client)。在Web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器程序叫做服务器(server)。在请求浏览和网页的过程中,信息传输由TCP/IP协议控制完成。
(2)、Webx.x是人们为了区别不同时代Web的发展而使用的,而这些概念是经过归纳出来的结果。
web1.0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以用户的点击率为基础。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的现象,早期的新浪与搜狐、网易等,继续坚持了门户网站的道路,而腾讯、MSN等网络新贵,也纷纷走向了门户网络,这一情况的出现,在于门户网站本身的盈利空间更加广阔,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据网站平台,而这正是因为web1.0的出现。
Web2.0是用来研究现象、发现规律的东西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采取与用户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内容是由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创造的过程中的时候,其实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潮。在这种思潮之下,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出现,一些古老技术重新焕发了生机。正是由于2.0的产生,让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的创造劳动中,特别是在内容的创造,在这一点上,web2.0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网络媒体已经向web3.0时代大步前进。web3.0,网络新时代里的社交平台,将打破传统的计算机世界里的人机对话模式,实现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web3.0可以通过网页剪取功能,针对自己喜欢的页面剪切整理放在一起,筛除无用信息,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所剪取的页面,与主网页上相关信息同步更新,不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Web3.0通过网页和相关组件的穿插,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即时信息、交友娱乐、传播与管理的有序结合。
web3.0将成为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形式。web3.0使所有网上公民不再受到现有资源积累的限制,具有更加平等地获得财富和声誉的机会。
正是因为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有价值的创造劳动,那么 “要求互联网价值的的重新分配”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因而必然催成新一代互联网的产生,这就是web3.0。
新的技术应用,使得国际互联网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平台、最大的交易平台、最大的社区平台、最大的资源配置平台。
2、网络媒体
2.1网络媒体的涵义
网络媒体是因特网媒体(Internet Media)的简称,人们有时称为互联网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它以国际互联网为信息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作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主要功能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新闻、文娱信息传播。
由于国际互联网具备了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包括电子邮件(Email)、网络新闻组(Usenet)、万维网浏览器(WWW)、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RC、ICQ)等等,国际互联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开始渐渐扮演了媒体的角色。随着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功能的产生,国内外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纷纷开辟网上新闻传播新领域,于是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逐渐达到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标准。正因为国际互联网突出的信息交流传播功能,人们逐渐称其为“网络媒体”。由于其特有的信息传播介质,它更多的被称为“新媒体”(New Media),而由于其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它又被称做“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 1998年5月,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年会上又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这一概念。当然,网络媒体只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之一。
2.2 网络媒体的特点
首先是数字化。数字化是互联网媒体存在的前提。正像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一样,互联网上的文字、图像、声音,全部是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表达出来的。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数字化的革命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为声音。
其次是全球性。 因为网络媒体是国际互联网应用的一部分,国际互联网的全球性也决定了网络媒体的全球性。这种全球性,实际上也表明了网络的传播具有一种开放性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使用的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都是属于全人类的。
第三是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 。 这是指网络媒体在信息传输量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在信息形态上具有纷繁的多样性。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单位时间(节目)和空间(版面)中所传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互联网媒体贮存和发布的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海量”。之所以存在信息大爆炸,与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第四是可存储、易复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曾指出:信息社会,其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比特”是英语bit一词的音译)。bit一词是由binary(二进制的)和digit(数字)两个词压缩而成的,所以比特即“二进制位”,亦即0和1。因0和1是计算机使用的语言,信息量单位就叫“比特”。比特与原子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比特没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比特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
五是易检索。互联网媒体通过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信息加以贮存和发布,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六是传播速度快。 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迅速,使得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随着网络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日臻完美。网络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即使是日常新闻报道,新闻内容页面一般都标注了精确到秒钟的发布时间,一些新闻列表的每个标题后也标注发布时间。
基于上述对网络媒体特点的描述,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时效性更强。
2.3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形成的几种模式
截至目前,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大体形成三种模式,一是《人民日报》网络版模式,即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模式。这一模式早先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拷贝到互联网上,很少顾及互联网自身的特性。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它们尽可能地摘掉“网络版”的帽子,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现改称为“人民网”,新华社网络版改称为“新华网”等。它代表了单一的传统新闻媒体寻找网络化发展进程中的途径与规律的模式。第二种是千龙新闻网模式,即以千龙新闻、上海东方网为代表的网络新闻传播媒体。这类互联网媒体,依托于地方性传统媒体的联合,并试图按现代企业的规则运营。第三种是新浪网模式,是以新浪网站为代表的综合性商业网站获得发布新闻的权利,登载新闻的一种新型网络新闻传播媒体。这类网站在我国网络媒体发展之初的表现引人注目。
2.4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和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主流媒体。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手机网民用户达到2.77亿,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攀升至65.9%,相比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增幅达18.6%,
  CNNIC《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2.6%上升到63.2%。虽然增幅不大,但却结束了去年用户下滑的局面,使用率开始缓慢上升。2010年上半年,网络视频新增用户2500万,增幅达10.4%。报告认为,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部署和实施,中国网络视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样是网络娱乐类应用,截至2010年6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4.8%,用户规模达1.88亿,较2009年底增长15.7%,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随着3G时代手机网民的增长,以及用户对无线内容的庞大需求,拉动了手机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前面提到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已经达到2.77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不能不说到手机网络的接入。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是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宽带上网是3G手机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届时我们能在手机上收发语音邮件、写博客、聊天、搜索、下载图铃等。3G时代被谈论得最多的是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这也是在国外最为流行的3G服务之一。相信不少人都用过QQ、MSN或Skype的视频聊天功能,与远方的亲人、朋友“面对面”地聊天。今后,依靠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3G手机用户也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谈。
网络发展快速迅猛,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也开始兴起,因此有理由期待这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4G会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根据创新与普及理论,新事物的普及一旦超过 20%即表示其已经由新事物成为主流。在中国,网民的总数已经达到31.8%。网络的发展已经明显表现出主流应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潮流,甚至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不能离开的工具。
上一篇:新《公司法》系列讲座(一)公司和公司法 下一篇:网络媒体的版权管理、运营与保护(二)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