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几位学者的学识与身世

趣话几位学者的学识与身世

趣话几位学者的学识与身世
东方法眼  2009-06-22 12:10:09  伍玉联 
 
 
 
  
  近日读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迦氏书中阐述了一个“解释学循环”原理,依据该原理,要了解一个学者的学术,就需要了解其学术的理论源流、社会背景,等等,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该学者本身的许多东西,比如其个人爱好、其人生经历、身世背景,等。

  在严平先生《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一书中,我读到关于伽达默尔生平的一段描述。很短,但是感觉颇有趣味。书中说,伽达默尔小时被父亲寄予学习自然科学的厚望,而迦氏却对自然科学非常冷谈,迦的父亲对迦的冷谈表示很大不满。结果,出于人之心理的逆反本能,伽达默尔日后创造了一整套影响世界的反对自然科学之真理概念和方法的哲学解释学。他从根本上批判了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我想,要是伽达默尔的父亲对迦的兴趣爱好不予干预的话,伽达默尔日后是否会创造出一套反自然科学之理论,是不可知的。或者就是他反自然科学,也不会那么彻底。正是其父亲对伽达默尔不喜欢自然科学之态度的强烈反感,导致了伽达默尔知耻而后勇,用自己的辉煌成就批判了自然科学,也批判了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儿时的兴趣进行了理论论证。

  由伽达默尔的事情,我还想起了人类历史上几位哲人的学识与身世。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里,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我们当然可以从很多方面论述他们为什么会提出各不一样的理论,但是一段以笑话的方式从他们的身世来解释他们理论贡献的论述不由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有人开玩笑说,霍布斯因为胆小,生怕性命丢掉,在战事一起的时候,从英国跑到法国,后来法国发生危险的时候,又从法国跑回英国。在霍布斯的一生里,好像很多时候都是在为了躲命。所以他毕尽自己的精力论证了生命权。他论证生命权的重要性,是他自己把生命看得很重要。

  而洛克呢,因为自己家境殷实,颇有财产,最怕的就是强权对财产的无理剥夺,所以,他尽力论证了财产权。他论证财产的不可剥夺性,最终地是要维护自己的财产。

  卢梭呢,自己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靠一些有钱的女人养起来,自己没有财产,对生命的恐惧也比较少,但是最受不了因为自己寄人篱下的那种不平等的感觉。所以,卢梭极力论证了平等权。他论证天下人之平等的重要性,最终的就是要表达他自己要求与那些养他的有钱女人的平等。

  还有就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区别。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有充足的钱财做学问,所以是个真正的学者,写出来的《论法的精神》厚厚的、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但是卢梭生性放荡,沉不住气来认真做学问,坐不得也坐不起冷板凳。称得上一个思想家,而不是标准的学者,因此,其文章很短小,《社会契约论》的篇幅和逻辑性都无法与《论法的精神》相比。卢梭本来想就社会契约相关的政治问题写成一本篇幅很大的巨著,但是由于其懒散、经不住寂寞的心态,最终展现给我们的只是薄薄的一本《社会契约论》(当然,篇幅多少与思想贡献多大倒没有必然联系)。

  笑话归笑话,但是我们深究起来,这些说法未必没有道理。佛洛依德说,我们每一个人说什么,做什么,背后都是有一种深深的潜意识支配的。任何人都有各种潜在欲望,这些欲望在不同的人身上通过不同的方式表露出来而已。

  老百姓的潜意识,表露出来就是一些赤裸裸的要求,没有掩饰,没有遮拦,就像电影里说的。

  “放羊干什么?”“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生娃 。”

  “生娃干什么?”“放羊。”

  “放羊干什么?娶媳妇。”

  而哲人们呢,出于学识修养的缘故和体面的考虑,不会表达得这么直接。用佛洛依德的话说,就是文明人身上的潜意识多了几道压制机制和过滤机制,但是最终的还是来源与人的这些最本能的需求和欲望的。我和朋友说到这里,朋友提示我说,你看中国当下的法学家,也好像存在这个问题的呢。比如谁出身官宦之家,就没有对老百姓的阶级同情,谁出身平民之家,就有阶级同情。呵呵。

  我想,这就是知识社会学研究的那些课题吧,或者又成了阐释学的本体问题。知识的生产者和知识的表现,知识的延续和知识的存在,循环而又循环,实在而又虚无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伽达默尔不比我们国家的老子强了。时间上说起来,老子还是上古时代的人,伽达默尔还是站在那么多前人的肩膀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