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6-25 10:26:12 点击数:
导读: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一道,为古希腊文明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哲学现象    

   

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帮助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靠别人传授。惟有从自己内心产生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恰恰是想要向他的谈话对手学习一点什么东西。所以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而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课。苏格拉底的这种教育方式,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可是却到处碰壁。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寻觅关于快乐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我们,快乐到底在哪里?”

 

  “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如果说我聪明的话,那就是我明白自己是一个无知的人。因为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先把关于快乐的问题放一放,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于是这些年轻人把寻找快乐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和苏格拉底一起造起独木舟来了。他们同心协力锯倒了一棵大树,把树剖析成两半,挖空了树心,很快就造成了一条独木舟。

 

独木舟下水了,大家把苏格拉底请到船上,一起荡起双桨,一边齐声唱歌。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现在觉得快乐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我们现在觉得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目标努力工作时,就突然地到来了。”

 

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他认为“好”或者“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一种“神力”,这是万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自然界特别是有机界中存在的和谐、均衡、完美等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事物追求好的或善的目的而形成的。

 

有一天,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的谈话。当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苏格拉底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并拿出羊皮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羊皮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朋友自杀,把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并使尤苏戴莫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他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这里的“德性”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具体到人就是“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也就是说,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而且,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志愿追求恶或他认为恶的东西,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所以,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的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他常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助产术”教学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也就是人们通称的“助产术”。所谓“助产术”,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因此,苏格拉底以“高贵、健壮的助产婆芬尼兰托的儿子”自豪,宣称他也“习于施行同种技术”。不同的是,他所实施的对象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是灵魂而不是肉体。他认为,自己“这种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以各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助产术”也被他称为“辩证法”。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讽、归纳、诱导和定义。所以,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追求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苏格拉底把他的助产术运用于不同对象,讨论了各种问题。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对哲学也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苏格拉底的哲学,虽往往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那种“实践”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实践,而是抽象的道德实践。确切地说,他的哲学是非实践的唯心论了。因此,苏格拉底哲学特征,在于它是脱离了自然科学研究基础的道德哲学,在于它是对索非斯特施行哲学攻击的宗教拥护者。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以及和人辩论问题。

 

    一天,苏格拉底像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向您请教一个问题。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呢?”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接着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立即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士兵们,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向前冲啊!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但是大家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援兵。如果按您刚才所说的那样,这种欺骗应该也是不道德的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就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问:“假如您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你欺骗他说:‘赶快吃吧,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吃了它以后你就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这也是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接着又问:“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您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生前死后都有一大批崇拜者,柏拉图和色诺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我们只能通过他学生的叙述了解他(他的弟子色诺芬著有《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门徒在他死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派,除了著名的柏拉图外,还有三个比较有名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由欧几里得创立的以诡辩著称的麦加拉学派、由阿里斯提波在非洲创立的以快乐主义著称的昔勒尼派和由安提西尼创立的以禁欲主义著称的犬儒学派。

 

名人轶事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


上一篇:我在地方三本学院如何“做教育”? 下一篇: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