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观察中国的民主进程

作者:沈海平 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4-3-8 21:40:33 点击数:
导读:一年一度的“两会”大戏又启幕了,从庙堂之上的国是论衡,到民间的街谈巷议;从中外媒体的新闻大战,到网上舆论的意见纷呈,自会又有一番热闹景象。对于中国的“两会”,过去观察人士多认为形式重于实质,有人甚至将其…

一年一度的“两会”大戏又启幕了,从庙堂之上的国是论衡,到民间的街谈巷议;从中外媒体的新闻大战,到网上舆论的意见纷呈,自会又有一番热闹景象。对于中国的“两会”,过去观察人士多认为形式重于实质,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一个巨大的“政治PARTY”,是政治人物及社会各界精英的政治秀场,因为它并不能在实质上讨论形成任何政策或决策,左右中国的政治走向,一切都在会外决定好了,代表委员只不过履行一下拍手通过程序,盖上“橡皮图章”而已。

然而,情况似乎在起变化。现今的代表委员并不甘心当一个花瓶,而是积极地倡言国计民生,期待自己的意见建议能够被决策中枢所接受,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或立法进程。其原因或许不仅在于人们对于年复一年的模式化的会议程式感到厌倦,也因为社会的利益集团分化越来越明显,不同集团的代表期望通过每年的“两会”,为本集团争取到尽可能的最大利益。所以,“两会”的实质化内容明显加强。

“两会”的务实作风显然也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有关。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即在全党发动了一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运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历来是中国官场的痼疾,官员们紧跟着上级乃至中央的调子亦步亦趋,说着一套政治正确、但空洞无物的废话,精于官场人脉,遇事推诿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无个性,也无担当。但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为陈腐的官场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中纪委书记王歧山上任伊始就反腐败问题召开的征询专家意见座谈会上,开口即要求与会专家发言时省去程式化的客套,直奔主题,并要求“不念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部委官员开会时,随时打断官员发言提出问题,弄得一些官员措手不及,无从应对。全国政协为提高政协的议政效果,恢复举行中断数十年的“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官员、专家、业界人士就一些专业性问题进行自由式讨论。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主持会议时,也要求“不念稿,可以打断别人,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在中国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推动下,这种务实作风也深刻影响了地方“两会”。媒体报道,很多省、市地方的两会都缩减了规模,压缩了支出,会议发言不再穿靴带帽,而是实话实说,就问题,谈观点。据称,会议由虚转实使很多代表委员一时感到不适应,感到“压力山大”。过去参加两会,人来了就行,提不提交议案,发不发言,一切由我。现在,你关注了什么问题、提交了什么议案、发言质量如何、是否反映了民众的呼声等等,都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评价。这样就对代表委员形成一种压力机制,促使他们在会前做足功课。

对于“两会”的这些细节性转变,有人可能觉得无关宏旨,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实际上它恰恰反映出观念的潜移默化,预示着民主力量的滋长。刘瑜在其《观念的水位》一书中指出,“观念的力量可不能小瞧。当年老老实实给地主打长工的农民就是被灌输了‘剥削’这个观念之后,开始理直气壮地剥夺地主的土地。过去30年经济发展蹭蹭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观念倒了个个儿:同一种活动,过去叫‘投机倒把’,现在叫‘市场经济’。80年代苏东剧变,并非经济有什么大危机,无非是观念的水位变化了……”

30余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自由观念的输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自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一切促进了中国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观念的启蒙。在社会观念上,执政者并不具有当然的权威,民众再也不会无条件服从政府的权威,这样就为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观念的条件。民主是一系列的制度建构,但是在观念的条件还未准备充分之前,民主无从建立。只有社会观念达到了一定的“水位”,自然会水到渠成。

公民民主观念的提升是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民主仍然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欣喜地看到“两会”出现实质化转变的同时,也不难看出其总体上仍是形式大于实质,会议过程充满仪式化成分:“一府两院”就过去的工作已形成书面报告,但仍要花时间在大会上由各部门首长照本宣科朗读一遍;报告有着固定的格式,包括过去一年的成就展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下一年的计划和打算;代表在审议报告时一般先充分肯定有关部门取得的显著工作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表决有关决议时基本是以绝对多数通过。在“两会”上,人们很难看到西方国家议会经常性的激烈辩论甚至争吵、对政府官员面对面的质询、一些议案经常被否决。

在中国,很多党政官员本身就是“议员”(据统计占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40.02%,在各团体中属绝对多数。其余团体的比例为:企业高管占24.05%,基层代表占6.81%,军队代表占8.99%,其他代表占20.13%)。这种身份交叉重叠现象导致的是同体监督,因而必然难以取得实质的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效果。在现代民主国家,分权制衡是基本的政治体制和架构原则,但在中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分权。另外,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主业,“议员”只是其业余身份,这大大影响了他们履职的质量和效能,从而也制约了民主发展的进程和水平。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责编霍默静mojing.huo@ftchinese.com

 

上一篇:用民主制度驯服技术 下一篇:葛剑雄: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