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的贡献与局限:常识的极限

作者:晋璟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13-9-12 16:29:00 点击数:
导读: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arryCoase)可能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经济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中,科斯的思想曾经是中国经济学界长久讨论的话题。在1994年之前,《经济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讨论科…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HarryCoase)可能是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经济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中,科斯的思想曾经是中国经济学界长久讨论的话题。在1994年之前,《经济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讨论科斯思想的文章。彼时经济学界并不太理解科斯的思想,所刊发的文章对科斯的思想进行了非常复杂的解读,并津津乐道于威廉姆斯(2009年经济学奖诺奖得主)“夜访科斯”这样的话题。不过在今天看来,科斯的思想其实是清晰简洁的。


  那么为什么科斯的思想能在东西方学界产生长久的讨论呢?我将按照我的理解更全面地界定一下科斯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所谓科斯定理,即后来的研究者将科斯最有影响的两篇论文《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的思想,总结为一个定理:产权界定清晰了,自由市场交易是有效的,这是用简洁的思想实验论证了市场有效性这个经典命题。其二,在经济学方法论上,科斯强调经济学重要的是讨论真实的市场,解释真实世界里发生的事实,而不是用一套逻辑体系高度抽象地刻画经济世界。


  这两大贡献,在经济学体系内部,是巨大的。这与经济学的自身知识体系建构有关。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通篇讲授的是完全竞争市场将能够走向一个被称之为一般均衡的最优状态。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逻辑体系,因其严密性而被写入了教科书。在经典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市场,被刻画为供给需求两条曲线,但是,这样的叙事是与真实市场脱节的。眼见的事实是,市场里是买家卖家两拨人在行动,比如讨价还价,且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受到社会结构、制度的约束,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人的行为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特定的时代,利己行为是要招致主流价值观的批判的。故而,不去探讨供需曲线背后的制度对人的影响,不去探讨在怎样的制度和社会结构下人有怎样的行为选择,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复杂的社会状态的。科斯的研究天才地洞察到了主流经济学的这一局限。我们一般称之为西方经济学的一般均衡体系,隐含有三大假定,制度给定、技术给定、资源禀赋给定,也即是说,一般均衡体系是无视制度这一影响人之行为最重要的因素的。这与我所理解的科斯的第三大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学体系内部,科斯唤醒了人们对制度的关注。


  前文所提及的科斯的两篇经典文章,尽管实质上都是在论证市场的有效性,但科斯的研究者意外地从中获得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发现,即市场中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市场并不是无摩擦的,经典教科书中把市场简化为一堆曲线是不符合事实的,市场不是曲线,而是人的行为,交易成本是影响人之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真正理解市场,就需要观察市场里的人是如何在制度的约束下展开行动的。故而,科斯最根本性的贡献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脱离真实世界弊端的一个修正,他提出的面对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价值也在于此。


  在科斯的发现基础上,其他学者做出了巨大的拓展,发展出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行其道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综述科斯的上述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他无疑是一个开创性的理论家。他获得诺贝尔奖并享有声誉,是实至名归。


  但若以洛克、卢梭、韦伯等思想家为比较对象,科斯的局限也是存在的,他的贡献同时也就预示了他的局限。纵观科斯的理论贡献,首先是在知识体系内部,他弥补了主流经济学漠视制度的缺陷并拓展出了新的领域。但作为一名思想家,仅仅只是对知识建构做出贡献是不够的。科斯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大致可归结为两点:市场是有效的,产权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思想在今天看来无过于常识,但在上世纪70年代,对市场有效性的认知远未像今天这样形成广泛的共识。


  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西方思想界兴起了一场关于市场经济与中央计划体制的大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在西方思想界,对市场有效性的认识也是不足的。科斯固然没有参与这场争论,但他的发现对于凝聚共识、推动以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为基本立场的芝加哥学派成为学术主流发挥了作用。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困局,西方学术界在反思滞胀的发生机制之后,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形成滞胀的决定性原因,而自由市场则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唯一途径。回头看去,科斯在其中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尽管这个贡献看起来并没有像争论中的主角米塞斯、哈耶克那么大。


  科斯的工作,促使经济学家们开始在经济学的视角之中分析制度对经济行为对人之行为的影响。这一发现,在经济学领域内可以称得上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范式。人类社会科学有三大基础性学科,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尽管主流经济学的思维训练让经济学家往往忽视制度的重要性,但影响人之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结构,这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内,却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性看法。在这一角度下,科斯不过是在重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们的常识而已。但另一方面,科斯的工作,推动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社会学甚至法学的贯通,这或许是科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


  如今的主流经济学家,往往沉迷于模型的建构和细小问题的精致的计量。科斯说,这不是真正的经济世界,而是黑板上的想象中的经济学。科斯提醒大家,经济学家的任务,应该是解释真实世界发生了什么。他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行。在他垂暮之年,还在致力于解释中国的故事,这不仅体现于他倡导甚至募集资金召开了几次讨论中国的“科斯会议”,而且在晚近,还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名为《变革中国》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们将中国的改革历程理论化为“边缘革命”,他们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这两点看法已经引起了中文世界的关注和讨论。尽管这不是两个多么震古烁今的看法,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就被理解为“渐进式改革”、“增量改革”,这与“边缘革命”的含义其实是一致的。建构一个开放自由的“思想市场”,这更无过于是常识了。


  是的,科斯就是一直在言说常识,他像孩子一样发问,“为什么会有市场”“为什么会有企业”,科斯为什么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呢?他的心灵,难道一点也没有遭受污染吗?这使得他的思想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高深,似乎远不如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理论家那么高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类的知识是一个整体,是人为的分类之手进行了学科的划分,科斯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家们,无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同一个人类社会,为人类如何达致美好社会贡献智慧。在世界思想家之林中,科斯不是高深的刺猬型学者,他是一个清晰的狐狸型学者,因为清晰,他的思想能够广为传播,能够轻松为读者所接受,这也是科斯能够在中国社会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科斯优美简洁的理论建构、科斯的谦逊、科斯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足以值得我们永久记住他。让我们脱帽致敬,向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告别。■


  (作者系经济学副教授。郑景昕编辑,工作邮箱:zhengjingxin@wxjt.com.cn)
 

 

上一篇:科斯:诠释“企业为何存在”的诺奖得主 下一篇: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排名中的启示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