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博士谈“中国模式”

作者:程晓农博士 来源:网易博客金砖家 发布时间:2013-3-6 20:30:42 点击数:
导读:2010-03-0815:15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经济学系博士程晓农先生来和我们分析一下。中共建政60年,中国经济体制回到1949年程晓农博士:今年是中共建政60周年,通常人们把最近的30年叫做“改革开放以来”…

 

2010-03-08 15:15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经济学系博士程晓农先生来和我们分析一 下。

中共建政60年,中国经济体制回到1949

程晓农博士:

今年是中共建政60周年,通常人们把最近的30年叫做改革开放以来,一谈到经济 建设成就,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是,这样的谈法其实是很片面的,因为他还有前面的30年没有涉及 到。其实从整体来看,这个60年分成两个阶段,能够非常清晰的划分出来:前30年主题是革命,后30年主题是改革。

如果我们单看革命,革命的成就也很大: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计划经济, 建立了人民公社,工业增长也不慢,也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等等等等。如果单看这后30年改革,成就也不小,建立了市场经 济,改革开放了,经济增长也很快。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当你把前后两个30年搁在一块儿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

很少有人谈,前30年的成就和后30年的成就是什 么关系。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悖论。改革的对象是什么呢?改革改的不是60年前的国民党 时代的体制,改革改的正好是革命的成果,改的就是30年革命的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公有制。换句话讲,改革其实是革命的否定。

再进一步看,60年走下来的结果是中国在经济体制回到了原点,回到了1949年以 前。今天中国讲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可是,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1949年 以前中国什么体制?那时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那时候也对外开放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要用革命去把市场经济体制消灭了,花了30年时间, 然后再花30年再把它从新建立起来?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好比说:一个管家把主人的房子给拆了,拆 完以后再花很大力气把它从新盖起来,这主人该赞扬他什么呢,赞扬他后来盖房子的努力,还是赞扬他拆房子的勇气。其实,后30年 的改革不过是将功补过,补的是前30年革命的过。如果把这样放在一起来看,前30年、后30年合在一起, 其实没什么成就啊!

这些成就不都是把他切成两个30年以后,分别闭着眼睛谈的吗?如果把 前后30年连贯起来一看就不对了,后30年改革开放,目的只不过是弥补前30年革命造成的祸害,或者说革命30年建立计 划经济、公有制这条路是根本走错了。走错了以后,后30年改革开放才从新走回来,把中国经济再放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 没有太大的成就。

如果硬要讲只有中国模式,那么就是说中国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他造就了一批红色 贵族,一批腐化的登峰造极的红色贵族,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不相信全世界会很欣赏这样一个东西,会认为这套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50年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机器与官僚

主持人:有这样一组数据迷惑了很多人,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7倍, 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 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7.9%。那么,这些数字是否至少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了呢?

程博士:我算了一笔帐,从1957年到2007年,中 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在国际、在世界不多的国际可以维持50年年平均增长10%,是 个非常可观的记录。但是,我同时也算了一个帐,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农村7亿多人口,年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007年是3,000多块,1957年是70多块,年平均增长了3%。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经济增长了50年,年平均增 长10%,占人口70%左右的农村人口,他们的年平均生活消费支出只增长3%。只相当于经济增长率的1/3。换句话讲, 这个10%的增长,获益的不是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再进一步看,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刚才提到农民50年生 活消费支出的能力,就是消费支出的水平,年平均增长3%,是 个什么状态?有人说年平均增长3%也不错了,很高了。所以,你 光从这个增长率本身是说不出好坏来的。

所以,必须要做一个横向的比较,和谁比呢?很简单,和 国际平均标准比。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贫困线是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低于1.25美元,算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线以下。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刚才讲 到的2007年中国7亿多农民,平均年生活消费支出3,000多 块,平均每天是8块多人民币。按当年汇率算,一年折合1.16美元,也就是说刚才讲的连续50年平均每年经济增长10%的结果,是占人口70%以上的农村居民,他们的生活水平经过50年的增长,仍然在全球贫困线以下。

   中国的问题恰恰就出在改革开放也好,经济增长也好,最后获得收益最大的是国家机器和国家机器里面保护的这些官僚集团, 中国现在叫特权阶层,或者叫这个官僚群体。但是,他们获益不等于说中国的大部分国民获益,如果发展 增长值被占人口百分之几的这么一小群官僚群体获益,那应该讲这个发展是失败的

  首先,这个发展在中国是没有准确目标的,或者说政府心理很清楚他的目标就是让官 员富起来,至于老百姓苦下去他是不管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官员变的越来越富,从发展中获得了绝大的好处,老百姓却得不到 好处。当然,如果从一个正当性的角度来讲,发展要有正当性,那就是说只有当这种发展给70%、80%、90%的老百 姓,带来实实在在、稳稳当当,逐步提升的生活水准,这样的发展才算是有益于国家的,这个国家指的是全体国民而不是国家机器。

  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发展走上了歧途,这个歧途的标志,就是他只满足于 一小撮权贵阶层的需要,而不去顾及大多数国民的需要。换句话讲,这个发展背离了社会公正,很多人认为社会公正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说 说而已,需要说说,拿出来讲一下,讲完了也就拉倒了。还有人认为社会公正就是政府给贫困阶层发一点小钱,给一点施舍,救济之类的,然 后就叫社会公正了。

  其实,社会公正复杂的多。社会公正首先指的是在一个社会里是不是不同社会群体拥 有同等的政治社会权利。比方讲:选举的时候,普通人和官员是不是同样只有一票,普通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不会被官员剥 夺。像这样的问题是社会公正的一个基本前提。中国的社会不公、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经济权利 上存在着社会不公,最后必然导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公。

  那么,这个社会不公模式下的这种经济畸形发展必然会造成一个结果,就 是中国有几亿劳动力,拚命生产却不消费,或者基本上不消费,省吃捡用过的苦哈哈。那问题就来了,这几亿劳动力拚命生产出来的东西,他 们自己买不起,中国是那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口,其中78亿是这样的状况。那个产品不知道要卖给 谁,如果卖不出去,那么他的生产也就没有意义了,工厂就关门。

  所以在中国而言,通过全球化找到了一个出路——那就 是这几亿人拚命的生产,但自己又不消费,然后想办法卖到国外去。卖到国外以后,获得了外汇,这个钱又被政府借到了这个发达国家。就 是把外汇以外汇储备的形势存在了外国的银行,或者是把它变成了外国的国债。那么这样的话,相当于变相的把中国的老百姓创造的财富再借 给外国人,特别是发达国家,然后请他们用从中国借的债来买中国的商品。

  当然这样中国的经济就增长起来了,但稍微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想到这样的经济增 长能长期下去吗?其实不可能的。总有一天外汇储备积累到一个严重的程度,总有一天这个出口会出到再也卖不动的程度。那么,去 年的经济危机正好就造成这一个转折点,从那一点开始,中国的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个瓶颈,再也走不下去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中 共政府费了很大的力气想要通过房地产、政府的公共设施投资,这些投资拉动经济。

  同时,中共也面临一个叫做内需不足的困惑,那 就是国内老百姓的消费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占整个经济比例日益下降。整个经济能靠百分之几的官员,占人口百分之几的官员来消费带动 吗?谁都知道不可能的。一个官员再能喝酒,他一天也不能喝80斤、100斤酒,他再能胡吃海喝,一 天也顶多吃掉几千块、上万块,他们仍然不能代表78亿人去消费。所以,中国的内需就拉不起来,因为这个经济结构是畸形的,是背离社会公正的, 占大多数人口的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

  现在中国面临了一个困境,60年后,看起来中国好像是经济增长率也 提高了,外汇储备也得到世界第一了,似乎是一个非常神气的状态。但是就在这神气状态的背后,你可看到他存在一系列无法解决 的经济病症。这些经济病症正好是中国这个畸形的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征兆。这些征兆都是没有办法靠一 些小政策能够轻而易举就扭转。

中国模式是畸形的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将来中国将面对的就是难以解决的这些问题,那也很显然现在很多国际上有的人 还认为中国能够带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也是一个幻想啦。

程博士:不光是幻想,那是无知。可以这么说,谁这么以为,谁就是无知者。但是,很遗憾的就是尽管这个世界很大,也有很多有 名的人物,但是不排除他们当中无知者占相当大的部分。

主持人:我觉得您刚才论说的现在这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很客观。但另外还有一些人他 们也说了一种中国模式,您对这个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

程博士:中国模式在中国国内被称做中国模式。在国外有那么一、两个认识上很糊涂的西方学者,把他称做北京共识。就是说现在中国已经创造出一个全世界应该模仿的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当然中共政府是很喜欢这样的说法,中国的 学者也是趋之若鹜。但很可惜,这个北京共识好像并没有在全世界媒体上真正得到多少反响,只是在中国的媒体上被中国少数御用 学者在追捧。

  事实上,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这个:畸形的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今天已经走 到处在左右为难,进退两难的状态下。如果说他有什么特质,有什么中国模式的特点,那就是,早早晚晚他会进入今天这个状态。如 果说过去这么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看不到这个结果,一再盲目的吹捧,那只能说他们的眼界缺乏前瞻性,他们的思维过于狭宰。本来中国模式今 天出现了这个结局,应该是十年前就看到

 

上一篇:中国迎来习近平时代 下一篇: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