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829家IPO必刷掉一批

作者:杨冬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2-12-31 15:51:09 点击数:
导读:800余家首发募股(IPO)在审待发企业的命运或将很快就有答案。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监管层已相继推出五大措施疏导分流在审IPO企业,包括引导企业场外挂牌、降低H股IPO门槛、财务打假刷掉不合格企业等五项。业内…

800余家首发募股(IPO)在审待发企业的命运或将很快就有答案。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监管层已相继推出五大措施疏导分流在审IPO企业,包括引导企业场外挂牌、降低H股IPO门槛、财务打假刷掉不合格企业等五项。业内人士指出,相关举措将推动在审企业在一年内分流,其中,创业板排队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撤回申报资料的企业数量或达三成。

  在审企业命运三分

  “监管层的意图已经很明确,800家企业必须刷掉一批、分流一批、保留一批。”上海某大型投行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围绕上述宗旨,监管层出台的政策包括:一、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在审企业自愿场外挂牌交易;二、降低门槛赴香港发行H股;三、适当放宽对企业申报前融资和在审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限制;四、明确在审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以化解融资困局等;五、要求中介机构对在审企业财报专项检查,刷掉财务造假等一批不合格企业。

  以第五项政策为例,监管层已明确要求投行掀起财务打假风暴,要求中介机构特别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自我交易、关联方代为支付成本费用等、与利益群体(保荐机构、私募股权机构等及关联方)发生交易往来、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压低员工薪金、调控期间费用等十二项粉饰或操纵利润情形。

  “监管层要求我们在2013年3月底之前将自查报告和年报一起上报,还要求我们检查拟上市公司的现场问核底稿,按照规定,保代均需逐一核实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宏源证券投行部相关人士说。

  据了解,IPO现场问核是上市重要环节,底稿中包括了工商、税务、环保、地方政府及主管单位等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以及公司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访谈问核。

  分流导致投行承压

  证监会的政策意图非常明确,800余家企业的分流工作必须交由中介结构来完成,其中,投行面临的压力不小。

  “以财务打假为例,会计事务所是前端收费,提前收完钱就不管后面的事情,所以分流工作还是必须由保荐机构来完成。”北京某大型投行相关人士称。

  除会计事务所以外,律师事务所的IPO收费也相对较少,相对应的工作量也不大。“很多律师事务所对企业作的反馈也是直接照抄投行在对企业所作出反馈的问题,基本上不会再次严格认真地审查,所以整个分流工作压力都会传导至投行。”上述北京投行人士介绍道。在他看来,投行面临的压力不小,尤其是必须严格做好审查工作,仔细甄别哪些企业必须被分流、哪些企业必须被刷掉、哪些企业则可以保留。

  “我们是后端收费,企业被刷掉就拿不到钱,前期工作就当白干了,如果对企业有隐性承诺就很难收尾,和方方面面的合作关系也要作废。”深圳某大型投行向记者诉苦道,“如果你想让企业分流,不仅自己的工作得重新开始,企业主还不一定愿意,又得重新沟通。”

  创业板排队或将锐减三成

  在此背景下,赴港上市抑或成为一种潮流。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新规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门槛,废除了原来规定的一系列财务规定及对应的前置程序,在符合境外上市地上市条件的基础上,可自主向会里提出境外IPO申请,新规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香港市场颇为活跃,资金流入较多,IPO募资并不是难事,可以预见的是,明年肯定会有大批量企业进入H股市场。”光大证券国际业务部相关人士介绍说。

  而受IPO分流影响最大的还是企业,创业板在审企业则可能成为撤稿重灾区。“在境外上市条件放宽、地方股权交易所兴起以及新三板等快速扩容的影响下,将会有更多的公司主动撤销A股上市申请,我认为创业板排队企业减少三成并不是不可能。”上述深圳投行相关人士说。

 IPO堰塞湖六种泄洪方案解构

829家!这是截至2012年12月27日A股首发募股(IPO)在审待发企业的数量。

  另据证券时报记者掌握的各家保荐机构储备项目信息显示,如若IPO“堰塞湖”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这一数字则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1000。

  1000家IPO在审待发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按照2011年A股IPO平均9.86亿元的募资额计算,届时将有近万亿元的IPO融资预期高悬在A股之上。这对羸弱的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那么,该如何对IPO“堰塞湖”进行有效“泄洪”呢?记者认为,目前至少有6种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

  基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将A股IPO排队企业向新三板进行分流堪称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来自国内多家顶尖保荐机构的建议显示,“在目前800余家排队企业中,可将其中300家暂时分流至新三板挂牌,300家留在目前的A股发行通道中继续履行发审程序,剩余200余家资质较差的企业可对其IPO申请进行劝退或否决。”

  12月28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本次检查特别关注拟上市企业12项粉饰或操纵利润的情形。

  在目前的时点上,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政策信号:监管部门非常有可能通过本轮财务检查,来确定IPO排队企业分流的具体方案。那些存在粉饰或操纵财报的拟上市企业或将是被淘汰的对象;那些年报利润下滑较为严重的企业极有可能被分流至新三板挂牌;而那些财报较为干净、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将被保留至目前的发审体系内。

  在一个成熟的分流方案中,那些被分流至新三板的企业未来仍有机会向创业板或主板进行转板。记者建议,可将分流至新三板的排队企业考察期定为1年。1年以后,如若企业依然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那么将允许其转板;反之则继续留在新三板。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加快以券商为主导的OTC(柜台交易)市场建设,并将IPO排队企业分流至各家保荐机构所属的OTC市场挂牌,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转板。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仅有西南证券(8.89,0.00,0.00%)一家券商旗下拥有OTC市场,因此该方案可能耗时较长。但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该方案亦符合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战略。

  第三种方案是向海外资本市场“泄洪”,即鼓励和支持企业赴海外上市。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取消了此前“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上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等财务门槛,仅要求上市企业符合上市地监管要求即可。

  上述政策的出台大幅降低了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门槛和复杂程度。但由于目前海外中国概念股频遭做空机构袭击,一些上市地比如美国、新加坡等掀起了一股中概股私有化的浪潮。在此情形下,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以及数千家处于上市辅导阶段的企业中究竟有多少家愿意逆势赴境外上市尚属未知。据记者来自于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的信息显示,大多数拟上市企业不愿意擅改上市地,A股上市的愿望依旧非常强烈。

  第四种方案是将目前800余家IPO排队企业进行封闭审核,发审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再接受IPO材料申请,直至IPO排队企业数量回到一个正常的数字。

  记者认为,在目前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投行业务中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便是,在整体经济较差的环境中,一些财务压力较大的企业将更有冲动通过包装、造假等手段去冒险闯关上市。通过“封闭审核”,虽然会令一些质地优良的企业延缓A股上市机会,但同时也避免了更多的企业去进行道德冒险。

  第五种方案是提高在审企业的财务门槛,同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审核企业的规范性事项,此外为质地优良的企业提供绿色审核通道。这种方案亦可称为“有保有控”,堪称公平有效。如果该方案得以实施,未来IPO发审通过率将会大幅降低,但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将会得以提升。

  第六种方案则是暂停IPO,同时对现有800余家排队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政策支持,比如鼓励并支持这些排队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资产支持票据(ABS)、中票、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待国内经济好转之后,重启新股发行窗口。

  监管部门曾于2008年实施过此种方案。彼时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国内经济亦承受较大压力,监管部门于2008年下半年暂停了IPO审核,直至2009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才重启IPO。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可操作性较强。

  不过,一旦IPO暂停,相关产业链的各个机构将会面临比2008年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比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IPO咨询公司、财经公关公司等。前两年A股IPO的火爆令这些机构大举招兵买马,IPO一旦暂停势必将导致这些机构大幅裁员。因此,暂停IPO虽然是解决IPO堰塞湖行之有效的方案,却并非最优的方案。


 

上一篇:华生:A股制度沉疴亟待二次改革 下一篇:中国收紧上市前审查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