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理财热”

作者:张骏超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2-3-2 15:56:14 点击数:
导读: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将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据统计,今年以来发布公告的公司已有18家之多,资金量逼近45亿元。这预示着今年金融市场或将延续2011年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潮。尽管监管政策频出,2011年银…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将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据统计,今年以来发布公告的公司已有18家之多,资金量逼近45亿元。这预示着今年金融市场或将延续2011年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潮。

尽管监管政策频出,2011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势头依然十分迅猛。据普益财富统计,2011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共有87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达304.7亿元,较2010年增加十几倍。众多上市公司突然热衷理财产品,和去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及理财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过去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企业在融资和生产方面均举步维艰,通过实体经济盈利的能力有所减弱。为对抗通胀预期,全年调控政策趋紧,金融市场资金面异常紧张,资金借贷利率高企;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对我国出口持续造成冲击,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这种情况下,为求资产保值增值,上市公司纷纷将闲置资金投向理财市场。

同时,在通胀高企、信贷规模紧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过去一年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期限更加灵活,加之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对投资者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1年发行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中,3个月至6个月期的收益率为4.76%6个月至1年期的为4.60%,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0.5%。银行理财产品在满足企业流动性管理需求、提高闲置资金收益的同时,能够保证一定的安全性,因而深受企业投资青睐。

企业作为金融服务的直接享受者,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企业金融投资需求的逐步增长,非金融机构有望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改善目前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为主的投资者格局。同时,大量资金投入理财产品市场,直接推动了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有助于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与规范。

尽管无法掌握普通非金融企业投资理财产品的情况,不过仅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大量投资理财产品也存在一定隐忧。部分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或已超出了流动性管理需求的范畴,投资的资金量占净资本比例较高,甚至投资收入超过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收入,侧面反映出企业闲置资金过多。除了经济不明朗带来的投资热情减退,近年来上市公司超募严重也是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量企业仍对金融市场的定位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存在误区。企业扎堆上市,高市盈率、高溢价发行,造成大量资金沉淀,不利于金融系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一般的非上市公司而言,购买理财产品一方面直接减少了实体经济中的投资,另一方面减少了银行存款,对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有所制约。

因此,上市公司的“理财热”着实应当理性对待。从培养非金融企业参与金融市场投资、规范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角度出发,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当着力推动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定位金融市场不同板块的功能,引导企业根据自身资金需求的特点选择不同市场进行融资。股权融资应当主要用于调节资本结构,而债权融资则用于补充短期的流动性资金及长期投资性生产资金。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非金融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目前,非金融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的程度正逐步加深。2011年非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开户数量较2005年翻了近一番,持有量也大幅增加。三是进一步规范理财业务发展,提高其运行的透明度。应当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并定期公布权威的统计数据,以便于市场成员进行相关研究。

 

201232日《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不同银行收费方式有差异 春节临近帮您省手续费 下一篇:美德日管理特点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