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地球生命的末日

作者:任重远 来源:中华调查网 发布时间:2011-11-29 13:59:35 点击数:
导读:为了避免地球生命的末日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与局限,但协定总算达成了。就在6个月前,还没有人相信能达成协定。在今后两年里,187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将定期会晤,以敲定一份协议,其目标是大幅削减温室…

为了避免地球生命的末日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与局限,但协定总算达成了。就在6个月前,还没有人相信能达成协定。在今后两年里,187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将定期会晤,以敲定一份协议,其目标是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扼止全球变暖趋势。

这将取代目前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科学家们声称,从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所需的减排量看,《京都议定书》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今后,富国与穷国将携手合作,促成所需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变化,以逐步减轻各国经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但是,如果说上周末在巴厘岛结束的此次联合国会议可以作为参照的话,那么,今后的两年将会是问题重重、吵闹的——还有可能徒劳无功。

美国“出尔反尔”?

此次会议结束后仅几小时,美国就开始对相关决议提出保留意见,预示了未来可能爆发的尖锐交锋。一位白宫官员表示“严重关切”,认为协定让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减排义务过轻。白宫方面表示:“主要靠发达国家实施减排,将不足以有效应对这一全球性问题。”

这些话令欧洲官员感到震惊。他们指出,在谈判的最后几小时里,美国代表团与华盛顿方面保持着几乎不间断的联系,甚至在同意文本中有关发展中国家未来义务的措辞时也是如此。一位欧洲官员表示:“在这上面试图出尔反尔,实在是出人意料。”

为期两周的谈判的最后时刻,充满了此类颇具戏剧性的场面。会议原定于周五结束,但在周六凌晨,各国代表接到通知,称可稍事休憩,然后在上午8点重新开会讨论一份草案。但复会后,各方显然不能达成决议,东道主印尼与关键的与会各方逐一会面,寻求达成一项妥协。

各方的主要分歧在于所需减排力度(美国反对任何实际减排目标)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分担减排任务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提法。联合国(UN)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回到了数日前离开的会场,动情地吁请与会代表达成协定。

但美方不为所动,坚称有关发展中国家承诺采取行动的措辞应更为强烈,这召来了其他国家代表团的一片嘘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凯文•康拉德(Kevin Conrad)向美国代表团说道:“我们要你们来带头,我们寻求你们的领导……如果你们不能给我们需要的东西,就请不要挡道。”

终于达成协定

面对着这种越来越强的敌意,美方的立场软化下来,最终让决议文本通过——对于一个从未批准过《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而言,这是很大的一步。印尼环境部长及本次巴厘岛会议的主席拉赫马特•维图拉尔(Rachmat Witoelar)在一片欢呼声中敲落槌木。全球各国终于达成一致,将围绕旨在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新国际框架再次举行谈判。

直到最近,美国一直固执地反对《京都议定书》之后续约定的正式谈判。《京都议定书》是全球唯一要求各国减排的约束性多国协定,其主要条款将于2012年到期。尽管《京都议定书》的支持者们感到担心,认为必须尽快开展工作,以便让各国议会有足够的时间批准在国际层面达成的相关协定,但美国官员表示,有关替代此项议定书的说法还“为时尚早”。

尽管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却是签约国之一,同时也是其母体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签约国。没有美国的同意,联合国无法就一项可能的后续公约展开全面谈判。

但是5月下旬,在发达工业国峰会八国集团会议(G8)召开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突然宣布了自己的一套磋商计划,此项计划将包括全球16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是美国首次同意就2012年后的框架举行谈判。

最初,美国计划让这些谈判独立于联合国进程之外。但其它国家对此反响不佳,纷纷谴责白宫试图给联合国捣乱。在八国集团的压力下,布什同意将谈判纳入联合国进程,使联合国得以安排巴厘岛会议的时间表,就2012年后的框架展开全面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不容置疑”

过去一年里,气候变化辩论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在2月份至6月份之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三部分陆续发布了研究结果,该报告成为了一个分水岭。该委员会根据逾3500位气候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发现气候变化的证据“不容置疑”,而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行为是起因,如果允许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升高2摄氏度,那么一些后果(干旱、洪水、风暴、海平面上升)将是“无法逆转”和“灾难性的”。IPCC警告,要想避免这些情况发生,排放量必须在未来10年至15年见顶,此后应大幅度减排。

多年来,布什政府一直对IPCC的工作百般挑剔,称其存在缺陷。但今年,华盛顿似乎接受了该委员会的结论:在巴厘岛致记者的开场辞中,美国副国务卿葆拉•多布里扬斯基(Paula Dobriansky)对该委员会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表示赞许。分享该奖项的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会议与1997年以来围绕《京都议定书》召开的年会有所不同。印尼的维图拉尔在谈到这些结论时表示:“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各方已认识到就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并且目前已对科学家指出的亟需的事项做出了政治回应。”

在会议期间,辩论的核心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对发达国家设定明确的减排目标,以及贫穷国家未来应承担何种义务。

美国明确不接受减排目标

在此次会议开幕前,各方对设定明确和强制性减排目标的前景并不乐观,因为美国已明确表示不会接受这些目标。UNFCCC的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Yvo de Boer)开始时曾表示,会议的3个目标是,启动2012年后框架协议的谈判,设定2012年为结束谈判的最后期限,以及确保谈判议程“雄心勃勃”。

即便欧盟(EU)也私下承认,只要是给未来减排目标留有余地的措辞就会让它感到满意。欧盟已为自己设定了到2020年减排20%的目标,它要求会议遵循IPCC的结论:全球应努力将气温升高的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之内。一位官员在第一周会议结束时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可以在文本中暗示,未来应设定减排目标——这样就行了。”

不过,由于美国代表团转向合作,会议初期的进展非常顺利,以至于欧盟的胆子大了起来,坚称其力荐的减排目标对谈判非常关键:即富裕国家到2020年应减排25%至40%。这一姗姗来迟的呼吁以失败告终,并未让多数与会者感到意外。这个议题是美国政府不会逾越的一条“红线”。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哈兰•沃森(Harlan Watson)重申:“设定目标是在过程结束时、而非开始时要做的事。我们不希望对谈判预作判断。”

话说回来,过去6个月里,美国的态度已发生很大转变,从最初对联合国进程持敌对态度,到后来同意就其结果进行谈判。美国Pew全球气候变化中心(US Pew 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的国际战略主任埃利奥特•迪林格(Elliot Diringer)表示,巴厘岛会议拟定的路线图“眼下没有在减排问题上束缚任何人。不过,重要的是,它也没有让任何一方摆脱约束。它要求各国政府正视未来的难题,并首次为有关2012年后减排义务的全面谈判开辟了道路。”

“那将是地球生命的末日”

环保运动人士抨击此次会议没有规定明确的减排义务。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主任托尼•朱尼珀(Tony Juniper)表示,在美国同意的最终文本中,提到气候变化科学的地方软弱无力,这将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目前约3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水平,上升至750ppm:“那将是地球生命的末日。”

对于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减排行动,各方争议更大。根本不可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承认它们需要削减绝对排放量:相反,它们只被要求采取“行动”,以控制“可测量、可报告及可证实的”排放,并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可变。但与会各方围绕措词问题争论不休,例如“贡献”一词是否会比“行动”更合适。

这演变成了美国与77国集团(G77)之间的一场较量。77国集团是由13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阵营。最后,美国因拒绝接受77国集团希望对文本内容做出的轻微改动而招致嘘声,77国集团获胜。或许是受巴布亚新几内亚警告的刺激,美国做出了让步,受到了各方的欢呼。

但还有最后一个震撼。上周六下午,欧盟赢得了意外的胜利。在谈判期间,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本来一直反对设定明确的减排目标,但经过一系列讨论(范围包括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但不包括美国),这三个国家改变了主意,签字同意到2020年,将其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至40%,远超最初呼吁的到2012年减排5%。

穷国不愿削减绝对排放量

今后还会有什么意外吗?白宫在该协议达成次日发出的抱怨,给出了一个预示。但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也对发展中国家的角色持保留意见,而贫穷国家坚持它们不应削减绝对排放量,而只应限制排放量的增长,而且应为此得到财务援助。

巴厘岛气候变化会议尽管有冗长而令人筋疲力尽的争吵,但日后回顾起来,此次会议可能还算是和谐融洽的。UNFCCC的德布尔低调地承认:“在2009年完成谈判,将远比过去两周我们所做的工作困难。”在会议接近尾声时遭到严厉批评后,德布尔几乎含着泪离开了会场。

上一篇:中国总理要求彻查蓬莱漏油事故 下一篇:人类面临环境危机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