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教育平等的可喜一步

作者:金石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10-6-28 13:53:27 点击数:
导读:2010年5月14日,《教育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指出:“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hell…

2010514,《教育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指出:“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52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废除了1986年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非京籍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待遇。

国家和地方频频出台的新规,意味着我国为实现“教育平等”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应有之意,是社会平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目前比较发达的城市都有着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中有为城市充当廉价劳动力、为市民生活提供着极大方便的农民工群体,也有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他们共同为所在的城市创造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他们的子女在这些城市中却无法平等的享受到当地的“义务教育”资源。

这样的矛盾如果长久的积累下去,必定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人民之伤、社会之痛。一些城市市民反映流动人口子女素质太差,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还不守纪律、爱打架等。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呢?是将他们拒于校门之外,任由其自生自灭?还是将这些“差生”聚集在一起,放入设施差、师资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人之初,性本善。又有哪个孩子一出生就注定比别人差呢?差的只是他们的生长环境。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让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与流入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但是,目前一些大城市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如果生源暴增,学校会有消化不了的风险。中国目前总体局势稳定,30年的渐进式改革之路使我国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事实证明,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之路,相信这条路同样适合我国的教育界。教育界采取先试点、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式改革,震荡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和领导者积累和总结经验,探索和开拓改革的新路子,是较为稳妥的。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渐进式改革”适合中国教育的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但是,这样的改革,却受到了一些市民的抵触,甚至“不少北京家长对这项改革的抱怨、对外地孩子的憎恶溢于言表”(新华网610日)。这让笔者想到了美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黑人问题随美国与生俱来,历来是该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独立后到内战前的80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问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一个时期成为了全美国的头号问题,最后通过内战虽然把奴隶制废除了,但黑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内战和重建结束后,随着南北合流和美国进入现代阶段,加诸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本世纪50-60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革命风暴迫使美国统治阶级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的种种规定,黑人的处境同过去相比确乎有了不小改善,但谁都无法否认,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依然存在,所谓的美国黑人问题这一痼疾仍远未根除。1992年春爆发的洛杉矶那场种族骚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行政命令固然好下,但观念的扭转却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因为改革触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教育问题久拖不决,就在于强势群体企图长期占据优势公共资源。自古以来,变革的道路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次大的变革都少不了流血牺牲,曲折反复,少不了与既得利益者的摩擦。但是制度与观念就像是人的两条腿,走路的时候不可能总是一起迈动两条腿,要有一条腿先迈,另一条跟上来,如此交替,才是前进的最佳状态。改革即是如此,这次教育部的通知,及各地的一些体现该通知的精神的规定,先行了一步,民众观念的转变则落后了一些,相信制度的转变会带动民众观念的进步,实现教育平等的这可喜的一步不会迈空。

 

                                      2010-6-28

上一篇:周立太的狂言与律师制度的反思 下一篇:政治:在法律之后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